在上“日本文化”这一门课程之前,我自认为对日本的文化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已经看过一百来部动漫、几百本连载的或者网络发布的漫画、几十本小说的我,对于日本的作品中描述的日本的样子再熟悉不过。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物往往具有健康向上的品质,社会环境往往友善和平,文化常常具有本土宗教和欧美风格思想的双重特征。但是,在以往接触到的关于日本的新闻中,我常常看不到上述正面的因素。很明显,在文学作品等作品中的日本,其表现出的特性往往是被作者美化过的,仅仅展现了作者自身角度出发看到的日本。于是我渐渐好奇,完整的日本文化、真实的日本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我选了日本文化这门课程。
在32个课时的课程结束之后,我对于日本的文化确实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日本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深深地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总体的社会变迁和中国有相似性;而随着黑船事件的发生,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开始偏向西方,开始了在西方影响下的近现代化。在我原来的认知中,日本是一个“没有太多历史”的国家;日本的历史要在明治维新之后才会开始,而造就了今天的日本的,更多的是二战之后的经济繁荣。而在上了这一课程了之后,我才对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日本的古代史在我看来拥有鲜明的小岛国特征。因为资源不足,还要维持统治的稳定,所以中间经历了700年的武士政权,虽然不是风平浪静,但是相比于中国改朝换代的动荡还是要稳定的。这其中也不乏很多名人名将名族,比如织田信长、足利义辉、丰臣秀吉等。他们之间的故事之精彩,让人看到了属于日本的战国时代。
而日本的近现代史,则是一部充满了侵略与被侵略、压迫与被压迫的,在我看来十分扭曲的历史,塑造了《菊与刀》中描述的那种矛盾的日本的民族性。
在《菊与刀》中是这样描述日本人的国民性的:
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
这四句,似乎每一句都前后正好矛盾,但是用于形容日本这个民族确实十分合适。《菊与刀》站在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从收集到的日本相关的资料中描述日本这个民族。
书中把日本这一片的文化归类为“耻”的文化,不像是欧美那样“罪”的文化,自己犯了错觉得上帝会惩罚自己,让自己无法升入天堂,而是只要做过的坏事没有其他人知道,那么就不会有任何影响,“耻”的文化的人所在意的往往是坏事是否被他人所知晓。东方文化一直是社会性很强的文化,社会往往都是人情社会,在社会中没有熟人关系网就很难生存;而如果在这样的社会中因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让自己“社会性死亡”,往往就真的意味着生活就难以维系了。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拥有十分强烈的集体意识。从他们上小学国中高中都需要统一着装,到为了保持社会稳定而始终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新冠病毒检测,都能看出这种集体意识和“耻”之间的联系。
在日本的文化作品中,一种现象的出镜率非常高:“校园霸凌(いじめ)”。受害者往往任由加害者蹂躏,而且就算加害者受到了制裁,其他的加害者也会很快出现,让这个加害——被害的关系始终难以斩断。我在以前总是觉得这种现象十分夸张,现在才了解到原来这是事实,甚至那些文化作品中的校园霸凌现象还没有现实中发生的要严重。日本文部科学省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财政年度在日本全国公立及私立的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被认定为校园霸凌的事件高达61万多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比,上一财年增加6.8563万起。其中,造成重大身心创伤的校园霸凌有723起,同比增加20%。(http://japan.people.com.cn/n1/2020/1026/c35421-31905568.html。)
(日本人)精心地把菊花栽到花盆之中,一片片鲜活的花瓣经过栽培者细心周密的修整,为了保持花型的高雅,还时常需要将肉眼都无法看清的纤细的金属线穿到花朵之中,使它能持久地抱持美丽的轮廓。
《菊与刀》标题中的前半部分是“菊”,在这里的“菊”实际上是象征了日本人所接受的“自我抑制”、或者说被伪装起来的“意志的自由”。“明白了,谁赢了他们帮谁!”《让子弹飞》中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现在也经常被网友们形容现在的日本,因为日本人确实是只认能爆揍他们一顿的人作爹,“菊”于是也就表示了日本民族被战胜了之后的斯德哥尔摩一般的“自我抑制”。所以在日本,校园霸凌事件大抵也就在集体的趋同效应中被催化,在这种“菊”一样在自我抑制中愈演愈烈。
《菊与刀》后半部分是“刀”,是日本的武士刀,代表了日本国民性中的“黩武、好斗、不训”的部分。日本的武士阶层是在战国乱世中诞生的存在。在日本的井上清先生的著作《日本历史》中,明确武士定义为:杀人、抢劫、强盗即为武士,战败而逃亡、流浪的武士则为浪人,可见日本武士杀人成性的本质。武士刀既代表着“勇于承担自我行为责任”,也代表着杀戮、残忍和侵略。欺凌案件中源源不断甚至“联手”的加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肆侵略扩张,都是他们国民性中“刀”的存在的佐证。
这几年发源自日本的ACG文化越来越火热,似乎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一部分网民成了资深“二次元”,而在中国尤其的多。曾经有人开玩笑,如何分辨开源项目是否是中国人开发的:
中国的年轻人似乎特别吃日本的那一套,日本动漫、日系穿搭、日系餐点,这些东西日渐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中国的文化也在几乎全日反中的社会语境下野蛮生长,《原神》国产等游戏日服日常排名前几,中国的烂大街网文都能在日本各种爆火。事实上,日本文化始终保留着对中国文化的兼容性——日本古代的文化被深深烙印了中华民族的印记,而中国的文化也始终兼容并蓄到能轻松吸纳日本这样的文化再经过中国文化的翻译替换为中国文化的内核。中日两国的文化正在因为这样的文化互相包容而逐渐走向融合,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尽管双方现在都有许多原因还略有摩擦,双方在未来还会继续加速融合并且在中华文化的主导下走向统一。
通过这次课程,我对于日本的文化有了许多崭新的认识。虽然不能说完全颠覆了我对于日本文化和社会的想象,但是却能说,在我的心中产生了新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