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吃饭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而我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任务,将粮食安全视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1],这是继1996年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二部粮食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 1.4 万字,详细客观地叙述了中国的粮食成就、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粮食安全方面的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以及未来展望和政策主张。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的粮食安全应当始终牢牢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为什么重要?民以食为天,这是我国古代人尽皆知的粮食安全观。在母亲河黄河的哺育下,农业应运而生;有了农业,有了粮食,才有了我们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粮食的生产、流通、储备,一直都是受统治者关注的头等大事。《周礼·地官》就记载:“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以待邦用。”周代就有专人管理的国家粮仓。南北朝时,贾思勰进一步论述了农业生产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甚至放到国家治理的首位,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共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走出了封建社会、走出了战争,生产力尤其是农业的生产力开始迅速发展。农业合作化、土地集体所有按劳分配等政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改革开放之后的农业生产力飞速发展,中国逐渐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逐步走向“吃得好”的小康社会。中国如今综合国力的强大,和发达的农业关系巨大,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而与我国不同,斯里兰卡在近些年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注重粮食安全,甚至酿成了国家机构破产的惨烈后果。总统、总理接连辞职,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外汇枯竭、物资匮乏、物价飞涨、交通瘫痪……这个曾有着“印度洋明珠”的美丽岛国俨然已成为一颗令人扼腕叹息的“印度洋眼泪”。斯里兰卡是印度半岛南端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北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国土面积65610平方公里;全国人口近2200万,属热带季风气候,接近赤道,终年如夏,无四季之分。地势中间山地高四周沿海平原低,农林渔业和水力资源丰富。[^2]按理说,如此适合农业发展的一块宝地,是不会因粮食问题而发愁的,斯里兰卡到底发生了什么?
斯里兰卡深陷危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经济结构单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能源依存度高、国际形势深刻演变等都是重要原因。但真正动摇国家根基的,还是其国内在粮食产业政策上的重大失误导致系统性崩盘。斯里兰卡为缓解疫情以来旅游业受重创带来的外汇短缺问题,去年4月开始在全国强行推行“有机农业令”,强令禁止进口化肥和农药,并要求国内的农业生产中全面禁用包括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在内的现代农资,以寻求成为全球第一个完全有机农业国家。这项一厢情愿的政策不仅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成效,反而彻底压垮了斯里兰卡本就脆弱的经济。土地肥力严重不足,病虫灾害等一系列并发性危机同时上演,导致农产品大幅减产,水稻产量直接腰斩,斯里兰卡彻底失去了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不得不花更多的外汇去购买粮食。尽管这项激进的政策在实施6个月后就以失败告终,但造成的后果已然不可挽回,缺粮导致国内食品价格飙升,人民三餐难继,直接引发斯里兰卡陷入1948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斯里兰卡已被列入需要粮食外援的国家清单之中。[^3]
尽管我国与斯里兰卡国情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斯里兰卡整个国家都因为粮食问题破产的惨剧仍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对农业市场不加以管控,如果对农业培养的技术的选择不加约束,如果选种育种的技术不够进步,粮食安全将一直是我们全国十四亿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反例:斯里兰卡国家破产、古代农民起义;其他例子:美国的粮食管理、粮食战争背后的 自奔博弈)
幸于我国高效而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一直得到了全党全政府上下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多次谈到粮食问题,涉及粮食产量、粮食播面、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举措和指标等。在《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列举了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许多成就。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单产也显著提高;谷物供应基本自给,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逐步健全等。
当下,网络上仍然流传着不少关于担忧中国粮食安全的文章,向公众传递着我国粮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的信息。这些文章出发点是好的,也能够唤起人们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识,但是这些文章往往为了制造舆论而夸大事实、编造谎言,为了流量和钱财编制了一个个耸人听闻的传言,其中存在着许多误解、误判和不实。
当前我国粮食作物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稻谷、小麦、玉米等进口依赖度均在5%以下。[^4]我国对外依赖度较高的主要为经济作物,其中最高的是大豆,近些年进口依赖度在80%左右;而世界最大大豆出口国,正是地球彼端的美国。
那么对外依赖度如此之高的大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巨大威胁吗?并不见得。首先,大豆并非粮食作物,对国民的饮食直接影响并不大。其次,大豆在国内的用途主要为制造豆粕作为动物饲料,而动物饲料并非没有替代品,我国用以酿酒的大量粮食完全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的备用粮。从进口角度,我们购买大豆并非一定来自美国,西班牙等大豆产地同样适用;从出口国角度,美国是大豆出口大国,出口大豆同样关系美国的国计民生,不可能迅速切断与我国的大豆贸易。自从2018年七月,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的绝对数量已经开始下降,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大豆进口国家的比例。2020年9月,我国农业部表示将建设国家级大豆种子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我国与大豆相关的产业结构。[^5]
我国类似大豆这样对外依赖度较高的农产品有吗?有,但不多。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大吗?有部分影响,但影响不大,而且随着我国对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类似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我们需要关心国家的粮食安全,但是不需要过度担心甚至恐慌。
近些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个个漩涡将世界逐步拖向不可知的深渊:反常的气候变化、极端的天气、新发起的剧烈的战争、复兴乏力的世界经济、世界泛滥的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世界正逐渐走向全新的发展阶段,全新而充满挑战的世界正等待着我们。展望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国际粮农机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效果逐步显现,各国促进国际粮食市场有序流通、维护世界粮食市场总体稳定的愿望增强,贫困缺粮国家粮食生产得到发展,能够减轻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营造良好环境。与此同时,当今世界粮食安全挑战依然严峻,仍有8亿多饥饿人口,国际粮食贸易面临着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干扰,不稳定因素增加,实现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